字段 字段内容
001 01h0525699
005 20221019150739.0
010 $a: 978-7-5473-1865-2$d: CNY78.00
100 $a: 20211215d2021 em y0chiy50 ea
101 $a: chi
102 $a: CN$b: 310000
105 $a: a z 000yy
106 $a: r
200 $a: 《周易》文本的生成及其意义建构$A: zhou yi wen ben de sheng cheng ji qi yi yi jian gou$f: 傅荣贤著
210 $a: 上海$c: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$d: 2021
215 $a: 348页$c: 图$d: 23cm
225 $a: 涵泳经典丛书$A: han yong jing dian cong shu$h: 第一辑
300 $a: 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阶段性成果
314 $a: 傅荣贤,1966年生,江苏盐城人。哲学博士,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从事易学、古典文献学研究,出版《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研究》《〈汉书?艺文志〉研究源流考》等专著。在《周易研究》《中华易学》《易学研究》等期刊上发表《孟喜易学略论》《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》《论〈易经〉阴阳爻的符号特征:兼与二进制符号0/1之比较》等论文。
330 $a: 《周易》运蓍成数,因数而生卦爻象、由卦爻象而生卦爻辞,数、象、辞的递相生成,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演绎过程,具有推导合理性,但不具有结论唯一性,今本《周易》只是若干可能性中的一种文本类型。因此,《周易》不仅是存在论上“是什么”的问题,也是文本生成论上“应该是什么”的问题。数、象、辞作为不同的能指工具,在不具必然性的生成过程中,不断突破各自的前提,形成了对所指之“意”的三重编码。易学史上的解码则围绕数、象、辞三种“有意味的形式”的表意关系展开,既从生成论上分析数之于象、象之于辞的前提性依据;又从存在论上强调辞之于象、象之于数的独立表达,揭示被辞遮蔽的象、被象遮蔽的数的内涵,易学史也成为历代研究者不断叠加主观认知、赋予《周易》以“新意”的过程。
461 $1: 2001 $a: 涵泳经典丛书
605 $a: 周易$A: zhou yi$x: 研究
690 $a: B221.5$v: 5
701 $a: 傅荣贤$A: fu rong xian$f: (1966-)$4: 著
801 $a: CN$b: SXCD$c: 20221010
905 $h: 4$b: 01295250-53$e: 53$a: SXCDS$d: B221.5$r: 78.00
920 $a: 150900$z: 1
998 $a: SXUFE

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

欢迎第1678857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

0